十年单片机方案开发公司为您提供国产低成本+高性能8位单片机,pin对pin直接兼容microchip微芯的PIC单片机系列。
英锐恩科技抢先尝“芯”计划:
免费烧录,
免费技术支持,
免费样品申请,
体验一站式的采购。
截止到2018年末,8位单片机仍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架构,无论销售额还是出货量,8位单片机在MCU市场仍占有相当大的份额。过去20年来总有这样的声音:8位单片机会退出历史舞台,但现在8位产品仍独领风骚。
8位单片机的市场趋势是:1.保持传统才是新设计的主要动力,8位的优势有客户的熟悉度,代码资源,以及工具链的延续性;2其他供应商已减少对8位的投入,例如据笔者所知,排名表中前几名的ST、Freescale几年前已声称基本对8位单片机停止投入,而转为对8位替代产品—32位ARM Cortex-M0或M0+单片机的开发,不过Microchip一如既往地坚持推出大量全新8位MCU;3.其实“内核”在所有因素中变化最缓慢,客户最终应用中的功能发展得最为迅猛;4.意识到软件为中心的设计存在不小的隐形成本,因为软件验证的工作比设计本身需要耗费更多时间;5.要有竞争力,最新的8位MCU需要具备一些特点,例如开发迅速,功能性强,不断提升的外设集成度,均衡软件依赖性与确定性硬件性能。
8位单片机的结构也发生了演变。1970年代有无ROM是重要特征,1980年左右通用MCU中产生了重要分化—出现了专为某类应用推出的专用MCU(也称ASIC)1985年后出现了OTP(一次可编程)产品,1995年后的风潮是在单片机中集成了一些基本的模拟功能,2000年左右闪存是MCU的重要卖点,MCU的闪存容量越来越大。
从8位单片机供应商的角度也产生了两种分化:1.丰富软件与提高主频的MHz;2.丰富外设功能。不过,这都带来了一些弊端:1.软件的特点是可定制、可配制,但缺点是较复杂,会影响速度,需要串行处理,功耗较大,需要调试/验证;2.硬件外设虽然功能齐全,但必须一个个地启动,影响了执行速度。